2001年,Apple store第一家零售店延续产品的极简风,店内大面积留白,功能上25%区域作为产品展示,剩余则是体验区。敲黑板啦,此时市场上大多数门店还在思考如何卖货,但Apple的经营逻辑是将店铺定位为「与用户发生对话和体验的场所」。Apple是紧跟市场发展节奏,不断优化用户体验,当线上如火如荼发展迅猛,2014年阿伦茨基于彻底贯彻用户思维,提出「融合线上线下业务」,优化用户体验,做到「一个客户,一个品牌,一张损益表」。

3月12日,随着Apple静安零售店重新开业,又将Apple store拉回大众视野。这里用Apple store表述严格来说是不正确的,早在2014年,阿伦茨执掌Apple时提出「城市广场(Town Square)」策略,即Apple不再store,而是城市的公共空间。命名则是Apple 苏州、Apple 三里屯···

Apple第五大道零售店成为纽约的重要地标建筑,在康奈尔大学2009年的一项研究里显示,这家门店拍照受欢迎程度在纽约排名第五,全球排名第28位,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自由女神像。


Apple零售店策略——不以数量取胜,而是关注更大规模、更高质量的门店,甚至不惜重金构建一个在地社区、一个城市地标建筑!




阿伦茨曾说过,「在这个数据驱动的世界里,我们需要定义“丰富生活”的含义,我们需要衡量这一点」。Today at Apple旨在丰富日常的文化生活,通过人文粘住顾客在店里的时间。相比是否愿意购买Apple产品,Today at Apple更愿意询问客户「我们是否激励你学习新东西?我们是否帮助你释放创造力?」
